首页 > 行业动态 > 经济日报报道:种企成长基因从哪来

经济日报报道:种企成长基因从哪来

作者:乔金亮 来源:经济日报 时间:2014-01-02 访问:6876


种企成长基因从哪来

本报记者 乔金亮


  提起去年的玉米收成,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53岁的农民廖重喜上眉梢,“最近两年种植‘五谷704’品种,和原先的品种相比增产一成。”“五谷704”是由甘肃五谷种业公司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,其稳产性、耐密性、抗逆性等表现突出,成为甘肃省第二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。目前五谷种业已向农业部申请了20个玉米品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。


  一个玉米新品种,推广在适宜的地块上,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种的遗传优势,反之,就可能影响品种的寿命。多年来,五谷种业根据地块环境、种植方式等来推广品种。2013年,五谷种业仅在东北就设立了115个试验点,针对十多个玉米新品种研究出配套的综合耕作栽培技术,并物化为十余种系列产品


  玉米良种的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一个新产品研发仅自交系至少需要8个生长季,由自交系组配新品种又需要两年以上的田间试验,再需要3年的时间参加国家或省级区域试验才能推广。五谷种业在研发初期就确立了走整体布局、重点开发的路线,育种区域覆盖全国主要玉米主产区。


  “成功的种企一定具有在多个区域持续推出优势品种的研发能力,并在制种、加工、推广等方面协同发展。今后,要继续创新丰富种质资源、优化升级研发运作体系,提升新品种的研发速度和质量。”五谷种业董事长李世晓说,国家应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企,建立品种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从而提升育种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。


  点评


  行业协会应当“红娘”,在自愿的前提下,有目的地选择若干重点作物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,以种业骨干企业为龙头,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,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发联盟,国家有关财政项目可予以支持。

  ——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 李立秋


  国外大型种企在中国市场“跑马圈地”,有从研发、生产到销售的一整套布局。今后应该把提高育种能力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,改革现有体制机制,明确产学研分工,加快育种科技创新主体向大型种子企业转移。

  ——辽宁省农科院院长 陶承光


  商业育种,是我国种子产业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。我国玉米育种长期以来没有以市场为导向,偏向于选育超高产品种,忽视了品种的抗逆性。坚持正确方向,坚持种质扩增、改良与创新,就能够普遍提升育种能力和水平。坚持5年至10年,我国将出现一批能够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新品种。
  ——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世煌